法援路上的温暖坚守盛康优配
——记“1+1”中国法律
援助志愿律师 王兴萍
王兴萍律师来自“天府之国”四川成都,在报名参加2024年度“1+1”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后,便踏上了前往服务地的火车,奔赴祖国北疆边陲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,开启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的征程。苏尼特右旗地处偏远,经济欠发达,法律资源相对薄弱,这让王兴萍律师深感责任重大。
投身法援 初心如磐盛康优配
到达服务地后,在领导和同事们的热情帮助下,王兴萍律师很快适应了当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,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、接待群众法律咨询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和法律讲座等。目前,已办理民事行政案件17件,刑事辩护案件12件,见证认罪认罚案件4件,累计接待群众法律咨询数126人次。王律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,为服务地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援助服务,面对来访群众,无论问题多么琐碎复杂,王律师都始终保持耐心,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他们解答法律疑惑,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赞誉。
展开剩余70%专业护航 排忧解难
被告人樊某经营一家售卖保健品的小店,不慎购入了一批掺入有毒、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无证保健品,并部分予以了销售,其行为已构成犯罪,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并提起公诉。按照刑事辩护全覆盖的要求,法院向苏尼特右旗法律援助机构发出通知辩护函,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王律师承办本案。接到指派后,王律师与樊某沟通后了解到,由于其法律意识淡薄导致违法行为的发生,且被查处后马上如实向侦查机关供述自己的涉案过程,无任何隐瞒,并四处借钱进行了退赃。后续过程中,王律师和法官、检察官进行了充分沟通,从被告人樊某犯罪的主观恶意、以前的一贯社会表现、到案后的认罪态度及积极退赃的行为,结合本案的社会危害性方面进行充分阐述,并向法官说明了樊某已年过六旬,其妻子多年疾病缠身、家庭生活困难等情况。最后,法官采纳了王律师的辩护意见,将原拟判处的罚金从6万元减至2千元,极大减轻了受援人的经济负担。
普法先行 传播火种
王兴萍律师深知,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是从源头上减少纠纷、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。因此,她积极投身法治宣传教育工作,走进社区、学校、企业、乡村等地,开展各类普法讲座和法律宣讲活动。在校园,王律师定期为学生们开展法治教育课程。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,向学生们普及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等法律法规,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。在各嘎查村社区,王律师针对老年人容易遭遇的诈骗问题,结合实际案例,详细讲解了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,让老年人增强了自我防范的意识。在厂矿企业,王律师为员工举办了多场关于劳动法律知识的讲座,围绕劳动合同的签订、履行、解除,以及工伤赔偿、加班工资等员工关心的问题,进行了详细的讲解,并现场解答了员工们的疑问。目前,王律师共参与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7次,受众500余人次。
自我提升 砥砺前行
在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过程中,王兴萍律师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和进取的精神。为了更好地服务受援人,王律师不断学习新知识、新技能,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,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。同时,王律师还注重总结办案经验,反思工作中的不足之处,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服务质量。她经常与同行们交流探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,分享自己的办案心得和体会,共同推动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。在她看来,法律援助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事业,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,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,为受援人提供更加优质、高效的法律服务。
法援之路 永不止步 盛康优配
发布于:北京市金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